湘峪古堡是明代后期户部尚书孙居相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的故居。在《明史》中有孙居相传,孙鼎相附于孙居相传后,有一简略小传。光绪《沁水县志》二人均有传。

孙居相,字拱阳,又字伯辅,明万历二十年(1592)进士,任恩县(今山东平原县恩城镇)知县。后任南京御史、巡漕御史,以直言敢谏著称。天启初年升光禄少卿、兵部左侍郎,崇祯初年改任户部左侍郎、吏部左侍郎,后晋升户部尚书,总督仓场。因通信中说“国事日非,邪氛益恶”,被逮下狱,谪戍潞州(今山西长治市),卒于戍地。

孙鼎相,字玉阳,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进士,任松江推官。后任吏部郎中、副都御史、湖广巡抚。魏忠贤横行时,因议论魏党爪牙,落职回籍。崇祯初年,起任户部侍郎,以年事已高为由不赴,卒于家。

孙居相、孙鼎相兄弟俱为******东林党人。《酌中志馀》卷上载《东林党人榜》,为“天启五年(1625)十二月乙亥朔,逆党魏忠贤矫旨颁示天下”,总共罗列党人309人,“以上诸人,生者削籍,死者追夺,已经削夺者禁锢”。这是中国古代几次政治迫害大案之一。在此榜中,孙居相、孙鼎相兄弟排名第59和60位。同书同卷还有魏忠贤阉党戏剧化地排出的《东林点将录》,套用《水浒传》梁山水泊一百单八将排座次,将东林党人比拟为天罡、地煞,其中赫然有“天暴星两头蛇兵部左侍郎孙居相解珍,天灾星双尾蝎右副都御史孙鼎相解宝”,均在三十六天罡之数。

    查看更多
    查看更多

    山西沁水“湘峪古堡”,位于沁水县东南部的郑村镇湘峪村,处于沁水、阳城、泽州三县交界点,东与泽州县接壤,南与阳城皇城相府相邻,西与赵树理故居邻近,有着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区域优势,是明代后期户部尚书孙居相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的故里。古堡建于明万历42年(公元1614年),已有400多年历史,古城堡占地面积32500平方米,景区总面积100000余平方米。


    湘峪原名“相谷”,因为村周山环水绕,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"""",是谓湘峪。湘峪,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南65公里的虎山脚下,孙氏兄弟先后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、右都御史、佥都御史,是少数同朝为官的现象。“湘峪古堡”周边山峦叠嶂,苍松翠柏,西有虎山,北面卧凤,南山藏龙。其山二龙戏珠,其水五龙相汇。青山绿水,环境优美。民间有“十山九回头,辈辈出诸侯”的传说。




    • 我们,过于憧憬黎明的曙光

      四月 我们、过于憧憬黎明的曙光 憧憬于悲怆的落日、一路向西 我们、依然憧憬于旅途 路上的风景、与尚未抵达的跋涉 而四月依然寒冷、一定有什么 在不知名的地方发生 一如、那些徒劳膜拜的命题 那就、慢一点、请直视自己的初心 肯定有事物是多余的 即使四月的雪依...
      查看详细
    • 不忘其祖 垂裕后昆

      孙氏家训重视忠孝礼仪,现存的门牌匾额有;“耕读”、“勤俭”、“履祥”、“其旋元吉”、“视履考祥”等。家谱上有详细的记载;从始祖以下,世代族人胸怀大德,即使两次迁涉,都不越过邻里的界限,族人相处平易而且和合,庐墓也是简易而相合;家族内高官显贵不断出现,都是从孙氏家族内选出的,蒙受皇恩,光耀门庭,这是孙氏家族可以传承下来的三点原因。 孙氏家族注重耕读传家,从始祖孙德辉定居湘峪之后就重视子弟教育,专门修建“...
      查看详细


    微信公众号
    手机访问

    版权所有:山西湘峪古堡有限公司

    景区地址:山西省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

    备案号:晋ICP备20003497号-2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  咨询电话:0356-3251100

    投诉电话:0356-3251112

    救援电话:0356-3251110